硫化銅納米顆粒的結構特性
2025-10-31
[35]
硫化銅納米顆粒(CuS NPs)是一類具有特殊物理化學性質和廣泛應用潛力的納米材料,以下從結構特性、制備方法、應用領域三個方面進行詳細介紹:
一、結構特性
半導體性質:CuS屬于p型半導體,帶隙約為1.2 eV,對可見光和近紅外光(NIR)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,光生載流子分離效率高。
形貌多樣性:根據(jù)結構不同,CuS納米顆粒可分為:
實心硫化銅納米顆粒:結構致密,適用于基礎光學和電學研究。
中空硫化銅納米顆粒:內部具有空腔結構,可提高載藥能力,適用于藥物輸送和腫瘤治療。
中空介孔硫化銅納米顆粒(HMCuS NPs):兼具中空結構與介孔表面,比表面積更大(可達500-630 m2/g),負載能力更強,是多功能治療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高比表面積:單位質量的納米顆粒擁有更多表面原子,提供更多反應位點和活性中心,有利于藥物負載、催化反應等。
優(yōu)異的光電性能:對近紅外光(808 nm)具有強吸收能力,光熱轉換效率高,可產生≥50℃的熱量,用于光熱治療。
良好生物相容性:細胞毒性低,適合作為生物醫(yī)學領域的藥物載體。
二、制備方法
液相法:
水熱/溶劑熱法:在密閉反應釜中,通過高溫高壓條件合成CuS納米顆粒。例如,以鈦酸四丁酯為模板,加入L-半胱氨酸蝕刻液,160℃反應18小時,可制備壁厚8 nm、孔徑4-6 nm的中空介孔結構。
微乳液法:利用表面活性劑形成微乳液體系,控制反應條件合成納米顆粒。
模板法:以聚苯乙烯微球為模板,加入硫酸銅和硫代乙酰胺溶液,反應后溶解除去模板,得到中空結構。
氣相法:通過物理或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制備CuS納米顆粒。
固相法:通過固相反應合成CuS納米顆粒,但成本較高,工業(yè)化應用較少。
三、應用領域
生物醫(yī)學:
光熱治療(PTT):利用近紅外光吸收能力,將光能轉化為熱能,殺滅腫瘤細胞。
光動力學治療(PDT):在近紅外光照射下,CuS納米顆粒釋放銅離子,與周圍環(huán)境發(fā)生氧化還原反應,產生羥自由基(·OH),誘導癌細胞凋亡。
藥物載體:作為多功能藥物載體,負載化療藥物、基因物質或熒光探針,實現(xiàn)聯(lián)合治療(如PTT+PDT+化療)與診療一體化。
抗菌應用:通過光熱效應和銅離子釋放,有效殺滅細菌(如MRSA)。
催化領域:
氧化還原反應:作為催化劑用于CO氧化、水煤氣變換反應等,高比表面積提供更多活性位點。
光催化:利用窄帶隙(~2 eV)捕獲可見光,用于CO?還原、水分解等反應。例如,Cu1.95S@CuS異質結構減少了光生電荷載流子復合,增強了CO?向CO的光還原活性,產物選擇性可達100%。
關于我們:
陜西星貝愛科生物科技經(jīng)營的產品種類包括有:合成磷脂、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、嵌段共聚物、磁性納米顆粒、納米金及納米金棒、近紅外熒光染料、活性熒光染料、熒光標記物、蛋白交聯(lián)劑、小分子PEG衍生物、點擊化學產品、樹枝狀聚合物、環(huán)糊精衍生物、大環(huán)配體類、熒光量子點、透明質酸衍生物、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、碳納米管、富勒烯,二氧化硅及介孔二氧化硅,聚合物微球,近紅外熒光染料,聚苯乙烯微球,上轉換納米發(fā)光顆粒,MRI核磁造影產品,熒光蛋白及熒光探針等等。
溫馨提示:僅用于科研,不能用于人體!
相關產品:
CuCo 雙金屬有機框架納米顆粒
二氧化鉿納米顆粒
過氧化鋅納米顆粒
二硫化鉬納米顆粒
過氧化鈣納米顆粒
油酸修飾的錳鋅鐵氧體納米晶10nm
Tosyl甲苯磺酰基磁珠
羧基葡聚糖磁珠
核酸提取羧基磁珠200nm
Oligo(dT)磁珠
二氧化鈦磁珠1um
- 上一篇:殼聚糖硫化銅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
- 下一篇:中空介孔硫化銅納米顆粒的特點

